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

~轉貼文章~ 周美青:望子成龍還是揠苗助長?

孩子是不是資優生並不重要,他或許能為父母帶來短暫的驕傲,但並不能保證終生的成就。重要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、持續學習的熱忱解決問題的能力人格的正常發展、比爭取高分或名校更寬廣的視野、更正確的價值觀以及親密和諧的親子關係
前陣子有一則新聞引起大眾關注。一些望子成龍的父母,為激發下一代的潛能達到資優程度,半年花費數十萬元,把六到十幾歲的孩子送到號稱可以開發心智的補習班,訓練孩子吞火、劈木板、走碎玻璃,對於未能符合規定的孩子,則施以體罰,聲稱可藉此鍛練孩子的膽識、培養自信心及改善學習態度。

這則新聞最讓人訝異的是,那些家長多為醫生、老師等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精英。這些本身極為優異的父母,也許深信孩子遺傳了自己的優良基因,也更期望「孩子,我要你比我強」,若孩子的表現未如預期,一定是有些潛能尚未開發,唯恐孩子稍有鬆懈,埋沒了原有的天分,不惜花費重金,要以魔鬼訓練營的方式開發孩子的心智潛能。
老實說,現在的父母真是難為,深怕自己有所懈怠而誤了孩子的一生,所以努力提供給孩子最好的,也要求孩子做到最好,既怕寵溺過度,又怕呵護不周。「三歲定一生」,要做一個盡職的父母,就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,所以孩子二、三歲就送去上幼幼班,五、六歲就遊走於各種才藝班,學齡前的孩子忙著學認字、學英文、學音樂,好像若沒有及早啟發,孩子將來就只能靠打零工度日。特別是高學歷、社經地位較高的父母,多以教養出學業成績名列前茅、精通各項才藝、文武雙全的資優兒為己任。這些父母也許認為自己已依照專家的說法,盡可能的培養孩子,提供孩子多元、豐富的學習環境,因而對孩子的各種表現,往往賦予過高的期待,結果無論對父母或孩子,都造成太大的壓力,甚至影響到親子關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